清华计算机专业首班合影幕后
2020-02-20 14:44:15
  • 0
  • 0
  • 3

 1956 年初夏,根据“紧急措施”,教育部决定从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抽调学生攻读计算机。6 月份,清华大学电机系三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哈尔滨电机厂实习。夏纪寅说,记得学校来人,按名单指定实习队中的15 名同学中断实习,立即回校听候安排。一天一夜坐火车赶回北京,才得知要他们转到计算机训练班,这是个大喜讯。20 世纪50 年代的学生,一是以国家需要为荣,二是追求新技术、乐于攻关。

第一期计算机训练班的在校生部分有30 名学生,清华与交大各15 名,组成清华大学计7 班。交大同学是从电机、工企、发电专业抽调的。王尔乾回忆说,1956 年夏天,我们电机和电器专业本科三年级同学正在沈阳参加生产实习。带队老师通知我、杨天行、郑衍衡、熊云高四位同学收拾行李,明天动身去清华大学报到,他也没说去北京干什么。班级党支部书记悄悄对我说,是去参加“十二年科学规划”要发展的新技术,更多的内容,她也不知道了。

王尔乾到达北京的次日,凌瑞骥老师在他的住所荷花池宿舍召见王尔乾一行,他说,“十二年科学规划”要求尽快培养出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中央决定举办若干期计算机培训班,你们就是第一期培训班的成员。他的讲话给我们很大鼓舞,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也深感学习任务会很艰难。

当时清华是四年制,原定1958 年毕业的这些学生,现在要求提前一年毕业,原来学习的电机学是强电技术,现改学的计算机属“弱电”, “计7 班”开始挂在无线电系,请无线电系的老师补课,上课地点在清华园二院和三院,学习时间紧、课程多,大家用功读书,无暇顾及其他事情,上海同学也很少有去逛北京城的。1956 年,北京的夏夜很凉爽,不似上海闷热,大多数其他学生都还在外地实习,校园内很清静,天助大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9月,开学后,“计7 班”加入第一届计算机训练班,由中科院计算所统一安排教学,一年后从训练班、同时也是从清华大学毕业,从此一生开拓不停。

夏纪寅回忆,适逢1957 年,我们没有回校参加“整风”和“反右”运动,训练班的学习是在西苑大旅社单独安排的,全班同学一个不落地顺利毕业。

将近毕业时,计7 班又转到电机系,没有毕业设计,考试合格之后,由清华大学颁发毕业证书,电机系盖章,系总支书记凌瑞骥老师安排周到。

电机系系总支书记凌瑞骥老师主持了计算机专业计7班的创办

“计7 班”毕业前夕,同学们在清华园二校门前集合合影,大家坐定,等候摄影师按下快门的时候,恰巧蒋南翔校长骑车经过,班长王尔乾当机立断跑上前去,蒋校长得知合影的师生是“计算机专业”首届毕业班,欣然坐下。蒋校长为建立计算机专业做出了重要决策和细致安排,与校长合影是巧遇,也是大家的荣耀。照片上的蒋校长,还是一身平常的蓝布制服,原版照片的右边,靠墙放着一辆自行车,不知道是不是蒋校长那辆尽人皆知的旧自行车。

这张合影中,除去电机系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和自动学远动学教研组主任钟士模教授,照片上书“全体师生”,也就有杜毅仁、金兰和韩在瑞三位老师到场,合影同学33 位,沈以鸿提前毕业已经离校。出国留学过的章名涛教授和金兰老师有备而来,穿戴整齐,蒋校长和日夜操劳的钟教授倒是一身布衣。六位女生只是日常装扮,穿上色彩明亮一点的新衣服已属庄重。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班毕业合影(王尔乾提供)(左起)

前排:沈亚城、葛人飞、吕志文、顾德敬、蔡永昭、夏纪寅、李世伟、王尔乾、王乃泉、舒诒庆、王行刚;

中排:郑衍衡、汪克仁、杜毅仁老师、钟士模教授、蒋南翔校长、章名涛系主任、金兰老师、韩在瑞老师、徐路、胡道元、过介堃、杨德新;

后排:费廷和、胡宗藻、赵本英、徐惠国、叶庆丰、齐祥元、王梦阳、杨天行、周在钧、何振邦、梅协英、宋德玉、王爱英、朱锡纯、江雅珍、熊云高

合影没有记录日期,笼统地算是“1957 年秋”,要是预见到计算机会成为汹涌澎湃的事业,肯定就会将时间印在照片上,成为一个发展的坐标点。在《溯源中国计算机》出版后,顾德敬先生查询到日记,“1957年6月11日,昨天全班同学在二校门合影。”由此确定合影时间是6月10日,合影提前到1957年夏。否则,计算机专业首班合影会成为历史的遗憾。 

作者2015年12月15日,访问王尔乾教授。

王尔乾,教授,1935年7月27日出生,上海人,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国家教委高校计算机专业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科研工作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可靠性分析,1999 年退休,2017年2月26日逝世。

王行刚,研究员、计算机与网络专家;1937年l 月28 日出生于四川省自流井,自贡蜀光初中毕业,入自贡工业专科学校,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 时年15 岁, 后转为清华大学计7班,1957 年到中科院计算所参加了103机、104 机等五种机型研制,任“八一机”机长,是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先行者,是《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的创始人之一,编委会主任,2008 年5 月22 日在北京逝世。

夏纪寅,因在计算机生产中的努力,1964年夏赴北戴河休养。

夏纪寅,1933 年8 月29 日出生,浙江上虞人,1951 年在上海金科中学毕业,考入华东纺织学院,病休,1953 年考人清华大学电机系,1956 年转计算机专业计7 班,毕业后从国防部五院调到738 厂生产计算机,1978年调国家计算机总局,先后在总局和电子部主机处、综合技术处、质量处、信息处等工作,任副处长,1982 年曾任国家经委第三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计算机引进,1995 年退休,2018年8月6日去世。

胡道元,1935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我国第一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安全专家,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P)通信系统专委会中国代表,第一、第二届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9年8月8日,胡道元教授(左)与作者合影。

周在钧和夫人

周在钧,继张梓昌成为706 所所长;

费廷和,从国防部九院调北京计算机三厂,1973 年130 机联合设计组磁芯存储器设计组组长;

宋德玉,十五所磁芯存储器研究室,后调常州计算机厂任总工程师;‘

杨天行,十五所工作,后到计算机管理总局任总工程师,四机部司长;

王爱英,在清华大学任教授,与杨天行结为伉俪;

沈亚城,在中科院计算所任研究员,后到北京市电子振兴办公室工作;

郑衍衡,1957 年1 月提前分配留校,1978年是清华首批访美学者,1985 年与夫人熊云高双双调入上海大学。

熊云高,在清华任教授,指导过数以百计的学生。

本文原载《溯源中国计算机》,三联书店2015年出版,作者徐祖哲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