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林首创电脑管理北京市政
2020-02-13 14:31:41
  • 0
  • 0
  • 0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北京市的城市管理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数字城市的形象比比皆是。自然,仅仅靠装备是不能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还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还要有精神或者说是“人文”与“绿色”。

八十年代,北京市委楼顶安装了传送市政数据的特高频天线

更早一些的时候,北京地区的信息技术还在条件很差的时候,能够尽力利用简单的技术装备构成管理体系,靠的是就是知识和责任。北京的“数字城市”起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北京市科委派出代表团出国调研回来,提出了“城市管理的8个子系统”的一揽子方案。此时,市政管理委员会已经不声不响地开始探索计算机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操控这个设想的是管理委员会的总工程师徐继林。

徐继林总工程师

北京市的自来水、热力等服务早已建成、使用了监控体系,实时掌控全市管网的运行状况。当然,那些都是工业控制技术,大体上使用机电设备,用一排排仪表构成一个有弧度的屏幕,看上去也十分壮观、宏伟。

徐总想的是把这些市政参数延伸到市政府来,很快就拿出了方案,也就是把电脑、电台、调制解调器等组合起来,编制的程序虽然简单却很实用。北京市38个关键地点的自来水压力,也就以图形的方式送到了徐总的办公桌上。而且,这个不大的屏幕,能够存贮并显示近期的数据,可以看到不同的曲线。那时,北京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闷热的夏天,供水高峰此起彼伏,每周都会创造一个新纪录,掌控供手数据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后来,热力服务数据也可以加入这个系统,传送到市政府。无线信号交替的在自来水和热力信号中切换,终端只是同一个电脑。其实,最困难的事还不是传输技术,而是在原有的热力系统中,监测中心只有汇集功能,没有为把数据上传留下“出口”。在原有设备中,创建网开一面个能提取数据的出口,花费了好大的气力。

电台要使用特高频频点,很快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下来,电台的天线就安装在台基厂市委大楼四层平台上,馈线直接引到徐总的办公室。这是市政数据首次传输到市委、市政府,时间大约是在1984年。

40多年过去,楼宇、街道和人员都有变化,留下不变的仅仅是门牌号码,然而新的应急指挥体系的电波已经轻易越过高墙,众多数据和图像都能够在市政府应急系统的巨大屏幕中显示出来。

徐继林总工程师召开现场会和事工地视察.

一次,徐总发现几个地点的供水压力为零,这是服务工作的大忌,岂不是给群众停水了?立刻电话询问自来水公司。原来,供水正常,就是传感器损坏没有更新。自来水公司遭到批评,传感器更新容易,而上上下下的管理人员至此方知“信息化带来了管理的透明度”,信息化首先加强的是主管者的知情与权威。

西四,自来水公司的二楼,就是当年的监控中心,在这里汇集了全市供水动态。 楼顶的天线不仅联络了全市的供水体系,而且首次承担了向市政府传送数据的功能。

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当年曾有26个下属部门,在徐总的领导下,为城市管理中的每个领域打造计算机应用的条件。其中,为清洁车辆场选定的是“车辆管理”,由于场领导的重视和负责技术的朱函永、庄明两位同志的全力配合,这个项目获得了北京市技术进步三等奖。

开始,顾名思义“车辆”项目是请交通科技部门承担,但是他们的方案设计是“积木式”的,把每项管理报表原封不动地“计算机化”。原始报表摊满工作台,统计报表逐张、逐项填充,从早到晚都在手工输入不同的数据。最终造成人忙、计算机也忙的局面。车辆管理的业务工作一点没有减少,还要围绕计算机进进出出,数据和报表交替往返,所谓“系统”实际上不过是把计算机当作计算器和打印机。这种情况也是当年经常出现的,刚学过BASIC语言的科技人员,把管理工作当成若干个练习题。生硬地捏到一起。

严重的问题是,按照操作要求,汽车管理的综合统计不仅比不上原有的人工速度,而且一周的数据要拖延到二周才能够完成;那每月的报表也就要逐月向后延期,“系统”根本不可能实际应用。

市政管理委员会找到我所在的科研单位,重新设计报表,所有数据输入一次,然后需要的报表依次提取完成。经过这次波折,市政机关对车辆管理有了更深的体会。此后,清洁车辆场彻底甩掉了计算器,不仅报表一清二楚,就连以前比较困难的“车辆行驶公里维修预告”等等也迎刃而解,所有员工的奖金也靠这个系统核算,因此大家都十分重视填写“工作记录”。还有一个其他单位无法比拟的优点,清洁车辆没有私下悄悄干活的情况,谁也不会开着垃圾车、洒水车去给亲友干点“私活”,所有数据和汽车的行驶公里都能够对号入座、严丝合缝。

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一个实时数据传送渠道,开阔了管理者的眼界,助力于领导的决心。徐总经常请其他领导到他的办公室来观看介绍北京供水情况的这个屏幕,就算这些领导看过东京、纽约、伦敦的城市网络,此时也会有不同的心情。

记得八十年代,商业部门为北京市提出了蔬菜市场的监管方案,项目规模是1000万人民币加若干美元,完成覆盖北京农贸市场的“信息网络”。限于主持单位和主持人的水平,联接这些市场的并非无线信道,居然是要用一辆吉普车来“跑软盘”。此时,市科委已经知道了市政管委的“招术”,“跑盘”方案就没有被采纳,不然这辆汽车也会被收藏到北京信息化史的展台上。

辆场的400辆车,第一批成功使用计算机管理

数据规整,在当时可不是小事,许多项目的程序没有问题,实施起来就对不上号。宾馆的客房管理经常是清单和前台的房间钥匙对不上,知名食品厂的报表和库存也永远对不上号,经历了这个过程,管理信息化才逐步走上日程。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市政管理领域却走在前面,这和徐继林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清洁车辆场的新场地正在建设,奥运会之前将乔迁,这是临时借用的院落。每一个市民都经常看到这些清洁车辆,为了打扫北京的形象而奔忙,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车辆早就成为“数字北京”的“基石”。为奥运会服务,准备了新型车辆,管理水平和理念也要同步提高。汽车焕然一新,创新、严格的企业精神依然要传承下去。

徐继林总工程师1973年赴日本访问

徐继林,教授级高工,1924年5月出生,1943年,北京高级工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1949年2月参加工作,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北京市自来水公司技术员、工程师、科长、副经理;北京都市规划委员会工程师、副组长(负责编制北京城市供水规划);北京城市建设委员会工程师、副处长、处长,北京市环保局处长,北京市建委处长、副主任(负责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北京市科协委员、北京市供水协会理事长、北京市消防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市政行业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市政行业评委会主任、北京市市政府顾问。1954—1955,曾赴波兰华沙市政设计院进修一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