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的计算机创办和陈光熙先生
2020-01-09 11:20:19
  • 0
  • 0
  •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原隶属中东铁路,1945 年后由中苏共管,1950 年被移交中国。1955 年下半年,学校从1951 年入学的电机系陀螺仪器专业的学生中挑选了徐则琨、李学诗、李性存、刘筱秀加上机械制造系董文存共五人,作为师资研究生,为开办计算机专业做准备。他们5人和胡铭曾、蓝朴森、吴训一、肖啸牧、朱志莹,共10人都作为哈工大1956级的计算机研究生。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六十周年座谈会

老校长李昌先生

1956 年2 月,哈工大创办计算机专业时,未聘请到苏联专家,由青年教师吴忠明、李仲荣挑大梁筹建。吴忠明,1955 年6月从电机系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毕业留校,任仪器制造系总支书记,后任计算机专业主任。“解算装置”,是火炮指挥仪的核心部分,“二战”后仍是武器研发重点,也是中国国防工业高校的重点专业。吴忠明等力排众议,不去参照苏联鲍曼工学院以指挥仪为主的机电式计算机专业,主张数字计算机与模拟计算机兼顾,以数字计算机为主,得到高铁副校长肯定。

哈工大在全国发布1956 年招生简章,专业名称为“计算数学”,36 名学生成为计算机“第一班”—— 651 班的学生。1956 年9 月,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组建651 班,招收赵枋、刘曙阳等36 名学生;1957 年,南京航空学院龚滨良、赵振亚二人转学。1958 年,调入56 级自控专业王福梓、孙裕等20 人,1961年毕业共58 人。后来到第十五研究所工作的王惠通,在《人民画报》上看到了苏联计算机展览照片,报考了哈工大的计算机专业。次年,他们为研究生设置了脉冲技术、计算装置、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十五所工作的哈工大校友王惠通先生

哈工大的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20 世纪50 年代初期,电子模拟计算机能够满足工程设计求解多种线性、非线性常系数及变系数微分方程的需求。1955 年10 月至1956 年5 月,吴忠明和李仲荣研制出了高增值直流放大器,能做加减和微积分运算。1957 年1 月,高铁校长听取吴忠明汇报,鼓励实现模拟机。他们得到校方支持,很快制成我国第一台比较完整的结构式模拟计算机。教研室用这台模拟机开设了“计算机部件”及解题的八个实验,上过实验课的学生千余人次,均感受益匪浅。

陈光熙教授早年留影

在筹建和发展中,哈工大的一个重要决策是邀请陈光熙教授加入。1957 年,哈工大李昌校长委派主持仪器制造系工作的曾光碧副主任和人事处副处长李景煊专程赴京招聘教师,经多方协商,成功聘任陈光熙教授。是年8 月,陈光熙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北京的优越条件,如约到达冬季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担任哈工大计算机教研室主任,也成为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吴忠明校友回校参加计算机专业建立50周年大会

吴忠明为教研室副主任,李仲荣为实验室主任,还有青年教师苏东庄、梁蕙荃,参加专业建设工作的研究生有徐则琨、李学诗、李性存、刘筱秀、胡铭曾、肖啸牧、朱志莹、董文成,实验员杜志书、胡学义,另有王遇科正在苏联进修。

陈光熙为教师和研究生开了“计算方法”课,带领青年教师发展计算机专业,成为我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开创者之一。高文、徐晓飞、李晓明、李生是陈光熙的四大弟子,都有卓越成就。

  陈光熙教授选定磁性器件研究,因为磁芯存储器是当时计算机的重要存贮设备,是“跟踪——引进——创新”,也是从科技起步到产业化的途径,更是摈弃模仿、重复,开创自我发展道路的尝试。1962 年,陈光熙借鉴国外的“挤压成管”,提出“磨削成芯”的方法,研制成功0.5 毫米×0.3 毫米的超小型磁芯,1964 年获国家计委、经委新产品二等奖,就此研制出快速磁芯存储器。之后,取得“碾压成带,胶冲成芯”的工艺并推广。

1958 年,哈工大计算数学专业成立,开设了数理方程、计算数学、数理逻辑等十门课程,创始人是章绵教授和储钟武教授。三年后,计算数学专业停办,计算数学教研室后来改为计算室,1974 年,恢复计算数学专业。

1958 年,从电机系等1955 级的学生中,调转一个班成为计算机专业四年级,1960年成为哈工大计算机专业首届毕业班。

1958 年,计算数学专业组建5611 班,有冯祥棣等学生七名。57 级计算数学专业5711 班,即“师资训练班”,学生有蔡跃祖等21 人。

计算机硕士研究生除首招10位1956级之后,到1961级才续招陆鑫达、于宝贵、俞瑞芝3人。

老校长李昌先生为陈光熙教授铜像题字

2005年6月5日,哈工大为陈光熙先生铜像揭幕,徐晓飞院长在致辞中讲到,陈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更重要的是一种“光熙精神”,那就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作风;求实创新,探索进取的勇于拼搏精神;正直坦诚,宽以待人的优秀品格;谆谆善诱,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大力弘扬“光熙精神”,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学科。

1960 年,哈工大计算机专业55 级首届毕业班(陈正清提供)前排为系领导和教师,左起:吴忠明、李仲荣、黄铁梅、刘栋锡(系总支副书记)、贺子铭(系总支书记)、陈光熙、徐则琨、肖啸牧;中排为教师和实验员,苏东庄(左二),左六起:朱忠莹、张祜、胡学义、梁蕙荃、李学诗、陈退安;后排毕业班同学,杨春华、钟国桓、孙业经、于永顺、蒋丁昌、陈正清、张继泰、赵锡腾、钟致仁、杨欢荣(刘延武、刘明业未参加拍照)。 

校友陈正清先生在老电子部门前留影

陈光熙,教授,1903年5 月21 日出生,浙江上虞人。1920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获法国农业机械师学位、1924 年留学比利时,就读鲁汶大学机械系,获工艺制造、土木及采矿工程师学位,1930 年获地质工程师学位,1930 年10月回国,在多地教授数学,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机部设计局总工程师,1957 年在哈工大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副校长,1992 年6 月20 日逝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